紐約曼哈頓東村的St. Mark's Church


隔著一段距離看紐約這個城市,多了幾分想像,與安於自己是旅人身分的自在。
--2006年紐約行有感


星期天早晨,晴光朗朗,將一夜的晦暗掃除,沿著哈德遜河旁的公路,驅車直入紐約市區。沿途有不少人沿著河岸慢跑,這個城市一改平日的喧囂擾攘,出現難得的悠閒步調。進入市區後,車子明顯比上次進城時少很多,很多人(除當地人外,相信有不少像我一樣的觀光客)一身休閒或運動打扮,在週日的上午穿梭在馬路上散步,閒暇自得的模樣,經過幾個街角的咖啡店或餐廳,都坐滿吃早午餐的人,是一種與平日車水馬龍景象迥然不同的熱鬧風情。

不遠處,清澈湛藍的天空中,豎立起一方尖塔,眼光往下游移一點的水平視線上,是一排交疊錯落的建築物,綴以不算繁密的樹葉枝枒,陽光灑在建築前的人行道上,幾位行人晃悠穿梭而過。夏天剛過而冬日尚未來臨的時節,紐約的曼哈頓,呈現出如此漫漫晃悠的光景,不似印象中紅燈一亮人潮便從兩邊路口快速通過的街區景象,彷彿變裝之後脫胎換骨一般;又或者這只是她其中的一個面向。事實上,這僅只是我這個尚未及深入了解她的旅人,從膚淺的接觸所延伸出的虛幻想像。這些印象其實不曾真實存在,那只是從書上、電影中得到的浮光掠影,從記憶中建構之後,再和現實重疊交錯。


St. Mark's Church花園中已廢棄的噴泉


東村,據說是紐約曼哈頓人文薈萃之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未及探究城市的歷史之前,便已翩然而至。佇立街巷,放眼望去這一整條街滿是紅色磚造建築,鐵鑄防火梯裸露在外,一階一階地沿著建築物攀爬而上,彷彿是夢想也是罪惡的延伸。

幾步路,我已經在尖塔建築物的門前。這是一座位於東村(East Village)的教堂,建於西元1799年,據說是東村最古老的教堂。紐約街道上,常常會在幾棟建築物間看到教堂夾雜其中,有的宏偉矗立,有的可能隱匿在眾多建築的小小一間,不注意看便忽略。有點像是台灣台南府城的三步一大廟、五步一小廟的景況。


花園地板上有鑲嵌的小藍石


星期天早晨,教堂中有種寧謐的氣氛,趁著做禮拜的人尚未到來前,我挪動腳步,往前堂旁的小花園裡散步。門口的雕像,微微地仰頭,手指交叉雙握,是虔誠禱告的姿勢,但因為陽光太舒服,讓我覺得雕像似乎在享受沐浴在陽光中的幸福,神的榮光便是此種心靈感受的寫照吧!


St. Mark's Church門口的雕像


幾位工作人員正在花園裡布置祭壇和座位,趁著晴天,教堂在戶外花園舉行禮拜。還有幾位演出者正在彩排音樂和舞蹈,偶爾也傳來一些試音聲。一位穿著芭蕾舞裝的女士,短髮上帶著花環,嬌小的身軀有副修長的頸子,古典樂聲中,她緩緩柔柔地擺動雙手,一會兒高舉在耳際,一會兒從兩側游移到胸前,一邊墊起腳尖輕巧地移動,優雅的姿態,有如在池塘中悠遊的天鵝。


教堂花園中佈置有座椅

教堂花園一角,右邊有幾位演出者正在彩排


牆上的小木牌上寫著:"Respect Burial Ground"


工作人員親切地與我問候,邀請我加入禮拜的行列。我選了一個座位,決定在如此安適的氣氛中安頓自己。時間到了,做禮拜的人紛紛進來教堂,一一坐下來。不久,神父領著大家開始祝禱,雖然我不完全聽得懂神父在說些什麼,但我感受到這聖潔與虔誠的氣氛,心中不自覺地充滿感恩。

做禮拜的過程中並穿插音樂與舞蹈演出,幾段音樂還包括爵士樂,果然是爵士之都,連教堂中都有爵士樂的存在。在戶外花園裡聽音樂做禮拜,感覺真是特別!星期天的早晨,聖樂與爵士樂瀰漫的教堂,大概只有紐約這個城市才有。

 


做禮拜的小冊子,隔天正好是911紀念日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窗

 

【延伸閱讀】

※在《沒有記憶的城市》(Sabine Scjoll著,楊夢茹譯,立緒出版,2005年)這本書中曾提到這個教堂,顯示教堂花園樹蔭下的藝文活動,歷史由來已久。

引文如下:(頁60-61)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七二年,詩人奧登(W. H. Auden,原註:生於英國,歸化美國之詩人)住在聖馬可廣場七十七號,里歐‧托洛斯基(Leo Trotzki,原註:俄國人,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主腦之一)也曾在同一棟房子裡打過尖。......奧登定期到聖馬可廣場布勞里的東十街一三一號,紐約第二古老的教堂做禮拜,今天這座教堂主要用來舉行文化活動,詩歌節目尤其有名。自六○年代以來,每個星期一、三在這兒舉行詩歌朗讀或研習會,這些節目是翻譯者、電影從業人員、散文家以及表演藝術者的論壇。環繞著教堂的花園後方種滿了樹,表示對已逝詩人的懷念,奧登、法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原註:美國詩人)、泰德‧貝里根(Ted Berrigan)以及艾倫‧金斯堡的懷念樹取代了紀念碑。」

St. Mark's Church in-the-Bowery
Map of St. Mark's Chur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