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沙連03

1871年,蘇格蘭籍的甘為霖牧師被英國長老教會派來台灣傳教,他是個很喜歡四處探險的牧師,在台灣的傳教活動不僅遍及各地,更深入了蠻荒僻野,正好符合他的志業。1873年,甘為霖牧師造訪埔里、日月潭等地,從台灣府(台南)到嘉義一路往北走,通過未開化的「生番」居住的區域,蠻荒多山的地帶,連漢人和「熟番」都不敢居住的地區,途中甚至須有武裝隊伍護送以防不測,六天後抵達埔里。他形容埔里是一個「美麗且經充分灌溉的大平原」

但是,當他更深入平原的村莊中,往更東邊的地方,進入原住民居住地,卻目睹「生番墮落的證據」--部分還有人肉黏附的成串頭殼,雖然他對這些人表示深深的同情,並稱此行為「謀殺」的罪行,但他並不掩飾人們總說這些原住民貞節誠實的事實。

從埔里回台灣府的途中,他們沒有循來時的路線打道回府,而是往南走另一條新的路線,去拜訪「青番」(即「生番」,清代至日治時期被稱為「水沙連化番」)或稱「水番」,他在剛進入埔里的牛睏山莊時即已見過幾個,這些「水番」居住在埔里南方一個很大的淡水湖岸,就是我們熟知的日月潭,據甘為霖所聞,此地有水社貓蘭北掘(或剝骨)及頭社四個村莊。

甘為霖在此見到部落酋長正在湖上釣魚,也看到獨木舟,這是邵族人捕魚時的搭乘工具,用挖空的樹木做成。現在我們乘船遊湖時,還可以看到先人展現智慧的傳統捕魚方法「四手釣」,將固定在竹筏一角的魚網張開沉入水中,在四個角落懸掛燈具,魚有向光性,如此可引誘魚群入網,一段時間後再將魚網拉起即可捕獲魚。

甘為霖牧師見過在台灣島上別處都看不到的「水番」後,便離去返回台灣府。我不知道他是否也見過水沙連湖面的夕陽餘暉,如果有,應該會留下如我所見令人讚嘆的景色的隻字片語吧?

秋日,乘遊水沙連,餘暉金光中波光粼粼,人們的臉上都染上一股溫暖的黃金色。

 

水沙連09

水沙連10


【延伸閱讀】
‧本文參考資料出處:《看見十九世紀台灣》,費德廉、羅效德編譯,如果出版社。  

水沙連08
水沙連07
水沙連06
水沙連05
水沙連04
水沙連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