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1012

住在台北多年,這是第一次在大龍峒散步。以前總是搭公車或捷運經過,鮮少有機會進來巷弄中走走。暨上回參加圓環工作室舉辦的圓環老街記憶的導覽活動後,這回又跟著去趴趴走啦!

天氣陰,有點冷。雲層低矮,聚湧而來,漸漸變灰,拍的照片都灰撲撲的,跟街道上冷得打哆嗦的人表情一樣。

初訪大龍峒,黯淡無光的照片和大龍峒的初印象相符。期待來日晴朗時再訪。


孔廟

邊聽導覽邊拍照,我偶爾還不時喃喃自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就是搞思想統治嘛!中國一直好像也都滿能恪遵古道。所謂「儒子不可教也」,大概就是像我這樣吧?

雖說朽木不可雕,但整修後的孔廟真是美侖美奐至極!古代宮殿式的建制融合閩南式的建築風格,大至建築格局,小至各種裝飾如剪黏、陶塑、石雕皆各有可觀之處。尤其是交趾陶作品,人物表情動作栩栩如生(詳見照片,有空會再把圖片說明補上),從櫺星門、儀門至大成殿,看到眼花撩亂。

離開孔廟前往對面的保安宮前,一抹夕陽偷偷溜到崇聖祠的屋脊上,黃色琉璃瓦和綠色的瓦當更顯光輝,甚是驚豔。

夕陽,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被灰雲遮住了。

 

保安宮

暮色已降,照片沒有拍得很清楚。(其實所有的相片都拍得不是很清楚,看著很多人手裡拿著大傢伙在現場拍,我只能拿著小尼加減拍。回來看照片就知道差別在哪裡了。不過聊勝於無,我還是很愛小尼的,有小尼就很滿足了。)

保安宮(我現在才發現保安宮還有官方網站耶!)建於嘉慶年間,前殿門口可見嘉慶乙丑年(嘉慶九年)落款的龍柱,另一邊的龍柱上則有「大正」字樣,顯示日至時代曾經重修,神明頭上的則是道光年間的牌匾(詳見照片)

保安宮最有名的就是「對場」建築潘麗水的壁畫。潘麗水的壁畫也曾在台南的一些廟宇看過(潘麗水本身是台南人),像是天壇元和宮北極殿城隍廟,深具傳統畫風和深厚技法的美感,無論是彩繪門神或是壁畫,都值得細細玩賞品味。保安宮正殿有潘麗水繪製的許多大幅壁畫,還可以從壁畫中回味一下中國民間故事,是保安宮一遊必看之處;而同樣也是對場建築的廟宇,像是三重的先嗇宮鹿港天后宮也曾逛過,各異其趣,有機會的話,各位朋友不妨都去看看。

DSCN1061

保安宮正殿右堵牆上的大小虎浮雕,姿勢樸拙甚有雅趣,張著大眼的老虎和仰頭望著大虎的小虎,令我印象深刻。再來引我注目的就是門口的石獅,張著大嘴似有霸氣又顯可愛。我總感覺每間廟宇門口的石獅,便標誌出這間廟宇的氣質,饒富趣味。

拜完保安宮,我也走訪完號稱台北三大廟門的三間廟宇(另兩間為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這三間寺廟中我獨鍾清水巖,它的氣質敎人凝神靜氣,身居鬧市卻自留一方清境。這死、五年前前後後也已經去過好幾趟,前些日子去時,還被廟公認出來説好久沒來。(最好是你認得我啦!)

 


四十四坎

保安宮前的這條馬路,就是昔日的四十四坎,沿街有兩排店鋪共四十四間(「一坎」即閩南語「一間」之意),以往是較早發展的熱鬧市街,後因街道拓寬均已拆除殆盡,現在只能隱約看到一些斷垣殘壁。


文昌祠樹人書院

原來在保安宮中,後遷建至現地,位於迪化街(從保安宮一路走巷弄過來,中間還經過迪化街教會)。天色愈來愈昏暗,幕色被周圍公寓高樓遮掩而降臨在一隅,散發出一股思古幽情。


陳悅記祖宅

陳悅記祖宅位在延平北路四段與迪化街二段,是台北市定三級古蹟。一進門後便可見位於前埕的公媽廳,顯然是剛整修完成,雖然煥然一新,但是和隔壁這一棟建築卻格格不入,看起來彷彿是兩座毫無關聯的建築硬是被湊在一起似的。隔壁這棟尚未整修的宅第,外表雖看似古舊斑駁,但從結構和屋頂剪黏與門口牌匾來看,多少還可想像它的原貌和風采。整個現存的古宅格局,雖看得出來是兩座三進式建築,不過歷經時代更迭遭受局限,顯然建築結構已非當初完整。

陳氏家族原福建泉州人氏,清代時出了三位舉人,興建人陳遜言的兒子陳維英即為其一。現在仍可見矗立在門口的石旗桿,即為當時中舉獲朝廷之獎賞,石旗桿和木旗桿應為一對,照理說三位舉仁應有三對,不過目前只能看到這根石旗桿。石旗桿上有雕刻,但天色已暗看不清,下回趁天氣晴朗時,還要到這一帶整個再走它一遭。

像這樣的市定古蹟,似乎也不為市政府重視,一座整修好了卻大門深鎖(聽說根本是封住了,而且整修後的這間建築,怎麼看就和隔壁老舊尚未整修的這座建築不搭軋。注意看照片上的建築,我不確定原本屋頂或屋簷上是否就空空如也,看起來真「簡潔」?),另一座則任其荒蕪(還是有整修計畫?希望不會整修成根隔壁這棟一樣),面對淡水河的陳悅記祖宅,已不復往日風華,只能在高架橋車流與昏黃的街燈中黯然銷魂。

附帶一提,孔廟中也有陳維英的牌位,可見其地位重要。同時,為免日後增設牌位的爭議,他是大龍峒孔廟最後一位入祀的人物。而上述文昌祠的樹人書院,也是由他所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