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式的前後兩殿建築形式

沿著淡水河岸邊,很容易就可以望見矗立在滬尾山頂的鄞山寺,四周原本是稻田與樹林,現已為高樓大廈,往日視野已不復見。鄞山寺保留著道光年間的建築形式,呈現出樸拙卻精鍊的建築與雕飾風格,進入寺內除可以感染那股遠離塵囂的靜謐氣氛,漫步四方建築裡(兩殿兩廊式建築,有前後兩殿,左右由護龍或廊相接的寺廟格局),從前殿到後殿的兩進式建構,無論斗拱、龍柱、泥塑或剪黏,都洋溢著濃濃古味兒和精緻創意,足堪玩味。

因為四合院與一般民居類似的建築結構,讓人更感覺親切,兩側長廊內有廂房,即為早期閩西人士渡海來台暫居之所,因為初來乍到無地落腳,這裡便提供了一處庇護所。後殿供奉主神定光佛,是閩西人從家鄉迎來祭祀的神,信仰成了他們隻身在外地辛苦奮鬥的心靈寄託,寺裡的古匾、廊柱上的對聯,無不訴說著這代代相傳、蓽路藍縷的歷史。


前有半月池‧後有蛤蟆之眼

鄞山寺後面有兩口井,現已用紅色鐵柵欄圍起,相傳這是蛤蟆之眼,印證此地為蛤蟆穴好風水之說。寺前有一半月池,具有理氣風水的觀念,蓋因以水壓離卦之火氣,尚有消暑、防火之實際功能。


少見的螺紋抱鼓石‧定光佛降龍伏虎

進入鄞山寺,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位於門柱兩側的抱鼓石,石上的螺紋為一般寺廟建築所罕見,線條優美古樸,兩面皆有雕刻。左右兩側牆面上則分別是定光佛降龍伏虎的泥塑裝飾,但因年代久遠,已稍有剝落,但仍可看到用色與線條的講究,並深具立體感。


蒼勁樸拙的建築裝飾藝術

瓦當滴水
瓦當、滴水在各寺廟中常可看見,但鄞山寺的滴水造型有福、壽等字樣,與蓮花等裝飾於上,蔓延在屋簷與天際線間,更可感到天人合一、兼具趣味與靜肅。


飛龍在天

鄞山寺中的吊筒與斗拱等裝飾,令人印象深刻。一進入大門後,大通樑下的托木屋脊上可以看見四隻造型奇特的裝飾;乍看似龍,仔細一看其實是龍頭魚身的動物,這就是鰲魚。身體兩側有魚翅,因為吊在屋頂上,感覺就像是飛龍在天一樣。斗拱上亦可見到少見的龍頭拱雕飾。

殿前的兩根石柱上攀有雕龍,造型蒼勁秀雅,與一般寺廟中所見的龍柱多為飽滿有力、繁複華麗的線條不同,我坐在廊上的長條凳上,端詳許久,想像它們以秀麗之姿護衛著鄞山寺與定光古佛,覽盡數代滄桑風華與過往虔誠的人們。


飛簷泥塑剪黏  鵝頸獅銜罄牌

不僅寺內間建築裝飾令人流連忘返,從寺外看建築體上的裝飾也叫人嘆為觀止。

從正面往上看,屋簷上的泥塑、剪黏裝飾無不精緻可愛,以灰泥為框、內以泥塑做為裝飾的燦景,深藍框色略有脫落,但搭配其後的屋簷紅柱,更覺古意盎然。高高在上的屋簷頂,也有許多精巧的裝飾。我因為沒帶望遠鏡,只好利用數位相機上的放大倍率功能,好好端詳了一番。建議有興趣仔細瞧瞧的人,下次去可別忘了帶望遠鏡。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居中的剪黏泥塑後有鏡子(見照片第一排最右),該不會是「明鏡鑒遠」的意思?或有風水上的涵義?有待請教高明。

到鄞山寺兩次,幾乎每個角度我都仔細看過。我最喜歡的角度是從寺旁涼亭上的小山坡仰望鄞山寺一角,從這個角度看鄞山寺尖尖翹起的屋簷,還有屋簷上的裝飾,真是美極了!特別是像人字型規壁似鵝頭頸的部份,雕飾有獅子銜罄牌(照片第二排,右邊第二張),在綠葉與藍天的襯托下,遙想當年,渾然讓人忘了時光流轉。

中國的寺廟建築比起日本、韓國的確來得複雜華麗許多,除了因應環境不同,還有信仰文化、民間藝術的差異。工匠們精心巧思、雕工斧鑿之際,已將數代傳承的精華焠鍊,文化蘊涵,全都嵌進了見證文化傳承、流轉的建築形式中,形成另一種令人驚嘆的藝術。從小小的鄞山寺裡,我也看到數代移民至台灣開拓的一頁歷史。


【延伸閱讀】
淡水鄞山寺之一 - 喧囂老街清靜一隅
淡水鄞山寺之二 - 文化移轉與移民歷史 
淡水鄞山寺-從文物看歷史與美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