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 resource:  http://www.greatbuildings.com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它的地標


巴黎鐵塔、北京紫禁城、英國倫敦鐵橋、澳洲雪梨歌劇院,每個大城市都有一些舉世聞名的建築地標,無論曾經親眼與否,都讓人印象深刻。還沒造訪某個城市之前,就已從各類媒體接觸到它在全球知名的景點,大量灌入腦海中,因而當第一次親眼看見,突生記憶變成真實的悸動,有種熟悉又陌生之感,或許這就是某個城市最令人神往之處。

沒有一個城市像紐約一樣,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地標。漫步紐約街頭,由摩天大樓構築而成的天際線,使這個大都會的天空顯現出與其他都市迥然不同的風貌,形成獨特的景觀。即使沒去過紐約,對這種矗立眼前的大樓及被大樓遮蔽的天空,應該都不陌生。即使未曾造訪過紐約,也曾經從許多電影、影集或風景圖片中,多少看過一些紐約著名的地標;例如:自由女神像、布魯克林大橋、中央公園、三角大樓(不知道這棟建築物的名字前,我總是這樣叫)、洛克斐勒大樓前的溜冰廣場
……等等。當我們一看到這些景觀,就會說:「這是紐約!」似乎,早已認識了這個城市一樣。

在台北,我有了再進一步認識這個稱得上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城市--紐約。



紐約經典地標攝影展


The Landmarks of New York─紐約經典地標攝影展
‧地點:國立台灣博物館
‧展期:2006/7/27~2006/9/11



此次展覽是為了慶祝「紐約地標保存法」立法40週年紀念而舉辦,總計有81件黑白攝影作品,呈現出紐約自1960年代起,從一個商業小城鎮發展成現代大都會的歷史文化風貌。每幅照片均搭配英文、中文導覽文字,但從館方在作品前設置的禁止跨越線後,要看清楚這些印得小小的文字,實在非常吃力,似乎不是觀看紐約的好距離。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品,大概仍不脫以下幾個知名景點,但也趁這次觀賞機會,看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移民的想望,美國的象徵
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上圖左一)

沒有人不知道這座雕像位於紐約吧?她已幾乎成為美國或是紐約的象徵。早年移民自艾利斯島登上這塊夢想的新大陸,第一眼從海平面看到的就是這座巨大的雕像。


造型奇特的三角大樓
熨斗大樓 (Flatiron Building)   (上圖左二)

「熨斗大樓 」(Flatiron Building)(註1)是紐約著名的建築地標,建於1902年,有20層樓,87公尺高,是棟已有百年歷史,長相有些怪異的摩天大樓。這棟擁有奇特外觀的大樓矗立曼哈頓第二十三街上,百老匯與第五大道間,被包夾成三角形像熨斗一樣,當時的建築物罕見此狀,據說是世界上第一棟摩天大樓。不過,我總是暱稱它為三角大樓。

這棟大樓有很大的高樓風,因此當時行經附近的女性,裙角便隨之揚起,引起車陣人群好奇駐足,影響交通,於是警察不得不開始維持秩序,對著這些人大喊:"Hey, you on 23, skidoo."(趕快走開),因此獲得"23-skidoo!"的稱號(註2)。這不免讓我想起「慾望城市」中的凱莉(但她走的街道是麥迪遜大道,背後是克萊斯勒大樓),行經路上時,背後一輛公車呼嘯而過,她的裙角也隨之飛揚的一幅畫面。

熨斗大樓百年紀念網站上有一幅畫,畫中身著蓬蓬裙的女生裙角飛起,便是當時的街上景觀,煞是有趣。


穿越時空愛上紐約
布魯克林大橋 (Brooklyn Bridge)  (上圖右一)

看過「穿越時空愛上妳」這部電影的人,應該不會忘記這座讓時空倒轉、相連,從十九世紀來到現代都會的男公爵休傑克曼,因此與女主角梅格萊恩相戀的大橋吧?事實上,這座吊橋連結的是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兩個區域,橋身造型優美,瀰漫著濃濃的歷史氣息,全長將近500公尺,橋塔便高達84公尺,建造當時也躋身摩天大樓之列,無數鋼繩支撐著橋身,恍若置身於從天而降的天網般。


爵士樂的不朽傳奇
查理‧帕克故居 (The Charlie Parker Residence)

素有「爵士之都」稱號的紐約,曾經也有很多爵士大師居住過。展覽中也可以看到查理‧帕克 (Charlie Parker, l950-l954) 位於151 Avenue B 的故居 (
The Charlie Parker Residence)。此處有Tompkins Square Park,每年八月均舉辦Charlie Parker Jazz Festival,慶祝查理‧帕克的生日。8月27日下午3:00起有免費音樂會,這時正好到紐約一遊,又對爵士樂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去聽聽看。

不過,中文導覽卻將他吹的樂器錯譯為低音薩克斯風(alto saxophone應為中音薩克斯風),主辦單位似乎沒有注意到。

※Photos resource: "Bird's House"  © Michael R. Sneed (http://www.charlieparkerresidence.net)


城市地標是地貌與記憶的烙印

整體來說,這個攝影展的作品相當豐富,文字導覽解說也很詳細。導覽簡介上說明:「每一幅影像的取材和解說,都是篇具有非常深度而專業的文化報導,絕非一般旅遊資訊上可取得的浮面介紹。」所言固不虛,這點的確也讓這個只有攝影照片的展覽更具有可看性,不過少數翻譯上的謬誤或語意不足,也成為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另外,或許是囿於篇幅之故,介紹均千篇一律以建築特色切入,歷史文化層面顯得較為鳳毛麟角;以建築地標為主題來說雖無可厚非,但稍微缺乏生活化的角度,可能較難引起觀者共鳴。這一點可能就要仰賴自己再多做點功課,上網查查資料會有更多有趣、實用的收穫。

一個城市的地標之所以成為經典,形成全世界的焦點、當地居民的共同記憶,旅人最終的懷念,除了美麗、獨特及顯著的身影之外,其豐富的文化歷史意涵,同時串起人類感情的相連,因而無論在城市地貌或是心靈記憶中,都成了最深刻的烙印。紐約市五個自治區中,有超過1,100個指定地標。或許,當我們能明顯分辨出屬於紐約的城市地標時,也可以再次省思台灣這塊土地上,城市地標的維護意義。(註3)



【註  解】:

註1:
不知道為什麼,牆上的導覽文字介紹將這棟大樓譯為「扁鐵大樓」?

註2:
導覽文字中只寫了這座大樓的高樓風掀起女性裙角,因此蔚為奇觀,故有此稱號,卻沒有寫出為什麼,初看確實有點滿頭霧水,得想起位於23街,才恍然大悟。

註3:有關紐約地標保存法的相關歷史,可詳見展覽介紹:
慶祝紐約地標保存四十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