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奠濟宮 2

有一陣子我喜歡上在基隆市街散步的感覺,當想要從事「從台北出發的小旅行」時,總會將這個地方列入考慮。這地方多雨潮濕,說不上有多舒適,但無論是春日和風或是細雨綿綿的日子,我總能踩著輕盈的腳步,享受信步閒逛的樂趣。

我喜歡一到基隆就可以望海吹風,穿梭在擁擠狹窄、放眼望去全是招牌林立的街巷中,看到寺廟便進去祭拜,邊走邊逛,邊逛邊吃,感受港口庶民獨有的旺盛生命力。那是在保留自身傳統中仍能不斷適應周圍環境,並且與和洋大量接觸的文化交融能力。

只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真正讓人覺得美麗讚嘆的景物似乎已所剩無幾。看到幾棟堂皇瑰麗的日本洋樓建築,就如走進時光隧道一樣,破落頹敗的外貌仍散發出一絲昔日的光華,只是如今靜巷寂寥不聞聲息,多少令人感傷。反倒是寺廟的香火鼎盛,熙來攘往的香客和居民,仍延續這地方百年來不曾中斷的生息與命脈。

我在基隆散步晃遊的路線經常和寺廟息息相關,雖然不一定每次去都會到這些寺廟,但是走走晃晃總是會看到或經過,便會順路進去參觀,合掌祭拜向神明請安。

基隆港旁舊景
位於基隆港旁公車下車處(忠一路),現已改建為木棧板的基隆海洋廣場

※我的基隆市街散步路線:
海洋廣場(忠一路靠港口碼頭的沿岸,目前已架設木板成為休憩廣場)→海港大樓→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城隍廟慶安宮基隆廟口小吃奠濟宮→田寮河畔→基隆故事館→李鵠餅店→車站

※延伸的鄰近景點路線:
1.
往北:和平島、仙洞巖、白米甕砲台
2.
往西北:大武崙砲台、情人湖公園
3.
往西南:獅球嶺(獅球嶺隧道、獅球嶺砲台、獅球嶺平安宮)
5.北海岸:碧砂漁港、八斗子公園、潮境公園、槓子寮砲台

在基隆散步的主要路線經常是從位於福和客運下車處的忠一路,過天橋到對面的城隍廟(忠一路),參拜後出廟門就右轉走孝二路,到了忠二路右轉,不久就到了慶安宮(忠二路),廟門口有杏仁茶攤可以喝涼解渴,配根油條吃還可稍解腹飢。接著再沿著忠二路往基隆廟口小吃的方向走,走到奠濟宮(仁三路) 。接著可選擇繼續在市街周圍散步,看看洋樓,走訪基隆故事館看看史蹟或到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看展覽。

其餘延伸地點則視情況決定,每次去散步都挑一個稍遠的地方去走走看看,也不要太緊湊或太勞累,是閒適輕鬆的小旅程。忠一路或火車站斜對面的港西街都有客運站,可到周圍景點如獅球嶺、白米甕砲台、和平島、碧砂漁港。回程到基隆後,還可以再到仁三路的李鵠餅店採購糕餅回家,然後搭火車或客運回家。

許多觀光客到基隆,幾乎都是衝著基隆的廟口小吃而去的,但是這幾年到基隆,卻完全沒有吃過廟口小吃,反倒流連於巷弄或寺廟前的肉包、杏仁茶、大腸圈、豬腳等小攤,這些小吃有如洗淨鉛華後原味盡現,更值得細細品味。

市區裡的散步路線的主角是寺廟,搭配廟口和巷弄的小吃,可以邊逛邊吃。市區的店舖除了採買李鵠餅之外,其餘實在也沒什麼可逛,這也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所以我多半都是在寺廟裡逛,看建築、雕飾、彩繪,偶爾看看當地人的生活景象,頗能自得其樂。

雖然基隆市區的腹地狹小,但到基隆散步的好處是可以看海,時間短的話就走訪寺廟、廟口小吃,時間充裕的話還可以延伸到周圍的景點,例如:和平島、白米甕砲台、獅球嶺、潮境公園、碧砂漁港、八斗子等地,飽覽北海岸風光。不過這些地方想在一天之內跑遍,恐怕自己沒有車的話不行,像我都是每次搭客運來基隆,每次市區散步後再選擇到周圍不同地點走走。一次挑一個地方,這幾年下來也去過不少景點了。

 

城隍廟

城隍廟就坐落在基隆港邊,三川殿建築,在騎樓下與兩旁店家緊鄰,不過從對街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座寺廟建於清光緒13年(1887),主祀神明為清代第七任基隆海防通判包容,因為官清廉,死後被封為城隍爺。每次到基隆經過城隍廟,無論有沒有進去拜拜,都會在門口頂禮向神明致敬。

後殿裡堆放了雜七雜八的東西,地板仔細看有些地方也龜裂了,看到一個石柱上刻有一行字:「泉州府惠安縣」,貌似年代久遠。

基隆‧城隍廟的雕花石柱

基隆‧城隍廟雕花石柱上刻有泉州府惠安縣

 

慶安宮

基隆‧慶安宮大門

慶安宮就是基隆的媽祖宮,位於與緊鄰基隆港口旁忠一路平行的忠二路上。清乾隆時漳州移民於西岸的牛稠港,祭祀從家鄉迎來的媽祖。原來是舊牛稠港虎仔山的一座小廟,嘉慶20年(1815)在石硬港溪(以前的旭川運河,現已填平成為陸地興建大樓)左岸興建慶安宮。

基隆‧慶安宮正殿

基隆‧慶安宮門神

早期石硬港從慶安宮附近出海,河與陸地間自然形成有高低落差的 「崁」,而陸地的街肆較高,所以現在的孝一路一帶稱為「崁仔頂」,又稱為「崁仔頂街」。當時的漁船可從海口沿著石硬港溪一路駛進河口卸貨,「崁仔頂街」是基隆最早發展的街道,清代時即已形成,現在則是著名的觀光魚市

基隆‧慶安宮旁杏仁茶攤
慶安宮旁的古早味杏仁茶攤

 

奠濟宮

基隆廟口‧奠濟宮

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奉祀開漳聖王(唐代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位於仁三路上、石硬港溪的右岸一帶,與左岸的慶安宮對岸相望,為昔日漳州移民信仰中心。

說到基隆廟口小吃名聞遐邇,不少人都可以如數家珍地說出泡泡冰、鼎邊銼、豬腳、營養三明治等等,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廟口指的到底是哪間廟吧?就是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奠濟宮,四周小吃攤販林立,基隆著名的「廟口小吃」,「廟口」指的就是奠濟宮門口。

基隆‧奠濟宮 1

基隆港大基隆本通 (今仁三路)
基隆港大基隆本通,為1916年大基隆的主要幹道,即今日的仁三路
(照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獅球嶺平安宮

座落於獅球嶺的土地公廟「平安宮」,興建於清嘉慶元年(1769),已經有百年歷史,不過歷經多次修建,現在已經是座規模宏偉的現代寺廟了。沿著獅球嶺砲台的步道,就可以看到平安宮入口處有幾座造型特別的日式宮燈,上面刻有大正年間的字樣。去獅球嶺健行時遇上雨天,經過砲台憑弔當年戰事時,覺得非常陰森,當時天色昏暗又飄著細雨,幾處砲台遺跡看看之後並未久留即離去。經過平安宮的入口,看到這幾座日式宮燈,儘管細雨紛飛,方才經過砲台的肅殺氣氛仍在心頭揮之不去,但襯著幾株梅紅的宮燈就算沒有亮光,還是能讓人的心情得到平靜安撫。

基隆‧獅球嶺平安宮 - 紅梅襯宮燈

基隆‧獅球嶺平安宮的日式宮燈

宮燈為石頭材質,最上層位小屋造型並留有圓洞,是早年放置油盤點燈照明用。從此地居高臨下俯瞰基隆港,是所謂的基隆八景之一「「獅嶺匝雲」。

 

仙洞巖

基隆‧仙洞巖

去白米甕砲台健行,回程走到基隆市區時會經過仙洞巖。不過我沒有走進去,只在馬路上遠遠觀望。反倒是路邊民宅旁的一座小小的三山國王廟吸引了我的目光,單間紅瓦的外型,雖然樸素可是充滿了僻靜鄉野的恬淡氣息。沿途還可以看到盛開的杜鵑花,拍照時發現花叢後就是防空洞,一路走回基隆市區時,還會再經過幾個防空洞。

看了資料知道仙洞巖是海蝕地形造成,並有奇特的海蝕洞景觀。洞內的牆壁上刻有多尊佛像,還有清代文人遺留的墨寶遺跡。下回有機會再去好好走訪一番吧!

基隆‧仙洞巖附近民宅的三山國王廟

 

PS: 新進陸續寫了幾篇關於基隆的文章,分別是和平島和舊洋樓建築(很久以前還寫過碧砂漁港、基隆巷弄小吃),沒想到得到基隆人朋友的回應與共鳴,真令我感到驚喜。我是個外地人,對基隆的了解有限(但回頭想想,自己又對家鄉瞭解有多少?),僅憑走訪經驗和閱讀資料來了解基隆的過往今來,不過透過這些朋友的留言說明,對基隆更多一分了解,真是謝謝各位!

我仍然會持續到基隆散步的喜愛,偶爾解放自己的心靈,和大海說說話,向神明請安,透過散步,緩緩的移動步調,欣賞屬於這裡的美好景物。基隆,等著我哪!不久我還會再來!

 

【延伸閱讀】
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旅行 - 基隆市
風清海國久呈輝 - 基隆護國【城隍廟】
由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的同學在2008年所完成的專題簡報,對基隆城隍廟的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祭祀神明等均有詳細的介紹,還包括他們在做專題採訪時的有趣花絮,這些當時平均年齡不到15歲的同學完成了這個網頁,也為基隆城隍廟留下較為完整的紀錄與照片。
基隆平安宮(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食味基隆小巷:慶安宮米漿、巷內肉包與豬腳(以前寫的基隆食記)

 

【基隆散步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基隆散步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