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盛宴》《落地》《殺鬼》《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暴食江湖》

國際書展開幕了,電子書成為當紅議題與關注焦點,我這鄉巴佬只在往美國的飛機上看過一次Kindle的真面目。對於從大學時代就詐騙父母擁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能讓我博學多聞,但其實只是假掰文青滿足知識虛榮的我來說,光是想像那幾十公斤的書可以都在那一小塊平板上出現,還可以隨時隨地閱讀,用手指就可以搞定檢索查詢,不用依照字母一部部搜尋,再做好準備姿勢從書架上拿下厚重的書,簡直就像小鳥出籠一樣地自由歡欣。

但是,書蟲們就是喜歡書的味道,好像衣魚一樣,雖然我們喜歡的味道頗有殊異之處。尤其在冬夜裡讀書,連書香都會溫潤宜人。

從未有過真實經驗,不太確定買電子書時是否有像買實體書時的那種滿足感,雖然現在大部分都在網路上購書,真正感覺到書到手的時間,只有從購物車到結帳台的虛擬過程,快遞送貨時從門口到房間,或是便利商店到住處的路程,比起以往從書店到住處的提袋重量與車程路程都變得更輕、時間也縮短很多。儘管手臂或手掌感受到書本的真實重量的歷程與感受改變了,可是我還是很耽溺那種因為滿足而產生的幸福感。或許哪一天電子書變得普遍了(會不會到時對我還說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不用拿放大鏡?),我依然會沉溺在觀看那些並排的書名與下載書籍時的滿足感當中吧?

因為買書預算縮減,我不再像以前一、兩個月一買就一箱十幾本,除了到書店裡翻書,或重新閱讀舊書外,遇到真正鍾愛的書,還是會忍不住買回家。尤其現在網路購書很方便,加上很多優惠折扣,我也不再執著非親自跑到標準書局或政大書城搬書,只要是口碑好或是喜歡的主題、內容,在網路上看過幾頁試讀內容,就可以決定是否下單。至於口碑,酪梨壽司真的是惠我良多,因為他固定在部落格發表的讀書心得,也讓我重回小說的懷抱,讓我這個大學畢業後幾乎就沒再看過小說的我,又開始品味那一個個巡梭在扉頁間的精彩故事。

最近讀了幾本書,有剛出版的,有獲得2009開卷好書獎的,還有我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的薩依德的作品。簡述心得的同時,也蒐集了一些看過覺得不錯的書介或書評,跟大家分享。同時,我也更新了邊欄的「廢寢忘食」,有興趣也想敗書的話,不妨參考一下。(另有兩本之前已在邊欄列過,分別是《暴食江湖》《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也介紹如下。)

《燭光盛宴》

事實上,自從高中時代閱讀《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後,我就不再對以台灣早期社會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感興趣了(其實是不再對小說感興趣),連蔡素芬膾炙人口的作品《鹽田兒女》,我都是在電視改編成連續劇之後才真正留意到。

要說《燭光盛宴》乘載國族歷史的經緯,雖是事實但不免沉重,或許那些歷史離我太遙遠,讀來便覺虛無飄渺。當我在讀這本書時,不曉得為什麼,讓我聯想起高中時代在課堂上傳閱同班同學寫的小說的經歷,或許,因為已經不再年輕,所以讀起這樣有點虛幻又有點真實的故事,就產生了時間錯置感。

《海神家族》一樣,這本書都是因為期待過高以致有點失望的作品(所以媒體的書評有時候實在也有點害人不淺),但不代表我不喜歡,只能說這類題材可能不是我的菜,不管出自於故事背景或是人物個性,讀來就是少了那麼一點自然而生的鐘愛。(同樣都是虛構的故事,那為什麼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說實話,我不知道。)

燭光盛宴受好評 連獲好書獎(自由時報)
【好書精選】燭光盛宴 ─ 蔡素芬 - 阿盛寫作私淑班

 

《落地》

又有哈金的短篇小說可以看了!最初邂逅這本書時油然而生出這股喜悅。比起長篇小說,個人更偏好短篇小說的精簡與餘韻。哈金在《落地》一書中寫了十二篇中國移民在美國的故事,其中〈落地〉發生的背景就在紐約法拉聖。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在紐約遇到一位土木水電師傅的故事。

這位來自中國的土木水電師傅,因為來修理水龍頭需要買新壁磚重新填補回去敲下的舊壁磚,在一同去物色新壁磚的車程中,因此與他有了短暫的交談。他從中國偷渡而來,最先到了柬埔寨,卻因為找不到人接頭又被遣返回去。再度偷渡又輾轉來到紐約落地。他的本業不是水電土木,但也僅能靠這一技之長在紐約謀生(美國的人工很貴,所以這些在亞裔聚居區索價較低廉的移民勞工,可賴此維生),同時他設法以老婆遭一胎化政策迫害的理由,申請自己與太太在美國的居留權,花了很多錢請律師辦綠卡,最後還把子女也一起接了出來。不過,在紐約已居住多年的他,卻不識幾個英文字,連英語也幾乎不會講,甚至開車出門時,馬路上的指標都只能半認半猜的。

所以房東在電話裡跟他說如何來住處修理水龍頭時,還頗費了一番功夫。

流離異鄉的他,在紐約落地無非是想尋求一個比原來更好的生活,我不知道他找到沒有,但我看到他厚實長繭佈滿塵灰的雙手,指揮也是來自中國的工人重新裝修他剛買來的新房子,準備隔成幾間出租出去,心裡還不時擔心子女誤譯寄來的律師函或各類通知,臉上有點疲倦又有點焦慮的表情。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眼前,真實的移民故事。

新書《落地》首度自己翻譯 哈金:把想家的心緒 傾注到譯文中(自由時報)

 

《殺鬼》

我實在太喜歡《殺鬼》這本書了,甘耀明真的太會說故事了,而且讓人凝神貫注、目不轉睛。不想多說,介紹你看看下面這段BV(book video),作者甘耀明現身在苗栗老家獅潭鄉的老宅與寺廟,當他指著不遠的山說那是「關牛窩」,就是《殺鬼》最重要的場景時,書中的一切彷彿又栩栩如生了起來。

這是一本我讀了還會想再重讀的書。又,這幾段開卷好書獎BV中,我覺得拍得最好的就屬甘耀明這段了。

2009開卷好書獎BV:甘耀明《殺鬼》(甘耀明 - 樂多日誌)

 

《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

該怎麼看待這樣一本書呢?剛開始我對《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這本書其實有點手足無措。若不是讀過《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恐怕我還是非常擺盪與疑惑的。加上媒體過於渲染薩依德對於某些音樂家的批評,其實我還有點裹足不前。

作者薩依德是我崇敬的學者之一,認識他(當然是從他的著作)是從《知識分子論》這本書開始,這是我最早接觸他的作品。接著由於我就讀研究所時的興趣及研究領域──文化人類學、伊斯蘭的關係,陸續又閱讀了幾本他的著作包括:《東方主義》《鄉關何處:薩依德回憶錄》《文化與帝國主義》《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下的穆斯林世界》。我這人讀書有個怪僻,如果喜歡一位作者某本作品,接著會設法蒐集閱讀他其他的著作,當然,其中也不盡然都會喜歡,剛開始可能因為買書不長眼(是錢包不長眼,不是我),也會買進其實並不好看也沒參考價值的書籍,後來就比較會事先翻閱,再視個人閱讀喜好來取決,免得花冤枉錢。

我便是從《鄉關何處:薩依德回憶錄》這本書開始得悉他對音樂的看法及他在音樂、藝術方面的素養。之前我僅注意到他在文化研究方面的論述,雖然從作者介紹中得知薩依德的背景及其他著作(有些當時尚未翻譯成中文),但卻完全無視於他本身會彈鋼琴,以及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直到《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這本書出版,閱讀後才大為驚艷。

薩依德的確也是位出色的樂評家。

《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

《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完全不是一本討論藝術或音樂學術的書,而是一位音樂家與一位學者,這兩位有十年交情的朋友,透過對話交流及公開講座的方式,分享彼此對音樂的看法。雖然因為兩人的出身背景(薩依德出生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家庭,但成長於埃及,並在美國求學而後定居;巴倫波因則是出生於阿根廷的猶太人,後舉家遷至當時剛建國的以色列)就賦予這件事相當戲劇化的矛盾成分。不過從兩人的對話中,卻也看到文化交融與音樂激盪對他們產生共同或類似的影響,進而延伸至文學、政治、歷史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辨,若是這本書的產生有任何刻意安排的斧鑿之痕,那麼在這些真誠的對話背後,也都消弭大半了。

至於《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如果你抱著八卦心態想要知道地位崇高的學者如何批評音樂家或作曲家而來讀這本書的話,恐怕要大失所望,或說實在是太可惜了。因為薩依德要說的,真的不只有這些啊!

薩依德橫跨二十載 中文樂評集問世(自由時報)

 

《暴食江湖》

《暴食江湖》已經讀完一陣子了。雖然有人認為焦桐寫飲食沒有蔡珠兒來得細膩入味,不過這實在是不公平的評斷,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向,都在探索飲食的新天地。自稱「好吃」的焦桐,不僅親身嘗試,而且鑽研飲食文學,飽覽相關著作,從豬腳、牛肉、火鍋到麵、魚、螃蟹,皆可信手拈來飲食經驗、庖廚素養或文學掌故,寫來知性冷靜,滋味橫生,另有一番美學。

開卷嚴選:暴食江湖(中時電子報)

 

《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

閱讀晏山農的部落格「山農木屋」已有好長一段時間,從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那根依附著原鄉記憶的繩索,藉以攀爬而至這整座島嶼。同是南方也是嘉義人的我,藉由《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一書,在漂浪多年後,重新在填補與拾綴記憶的過程中,逐漸得以安身立命。

※利益揭露:本部落格書籍連結為博客來網路書店「AP策略聯盟」,點選書籍連結購書,我將獲得訂單4%回饋金,感謝贊助補貼敗書錢!也祝您閱讀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