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7822
 
「我一面眺望著那樣的風景,一面忽然想到,總有一天一定還會在什麼地方,再看到這光景吧。換句話說那是既視感的相反。不是覺得自己以前曾看經看過同樣的風景,但是預感自己將來有一天可能會在某個地方再度遇到和這一樣的光景。這預感伸出長長的手,緊緊握住我意識的根源。我可以感覺到那緊握。而在那手指尖端那一頭的就是我自己。應該存在於將來的,已有相當歲數的自己。不過當然,我是看不見那自己的樣子的。」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自從高中畢業,脫離了翹課窩圖書館看小說,上課傳閱校刊編輯同學自己寫在筆記本的小說的年代之後,我就很少看小說了。大學時有位同班同學也是好友,就住隔壁寢室,他很喜歡看小說,常到圖書館借回一本本的中外名著小說,並且得知我也愛看小說後,閱畢便傳閱給我。他讀小說的速度頗快,常常前一本還在我桌上,後一本又翩然而至。

奇怪的是,我看過數不清的小說,卻鮮少有一本讓我記憶深刻;正如電影一樣,只知道片名,好一點的話,還記得男女主角,或是依稀能想起劇情情節主幹,但卻只有極少數的電影,能讓我到達難以忘懷的地步,只要一提起片名,我的心中便能隨即冒出當初觀賞過影片的感動。有些電影甚至我只記得看過之後頗感動,但詳細情節卻無法表達清楚。多年之後,我已經不確定究竟是自己的記憶力退化,或是其實這些小說或電影根本從未真正打動過我,因此才從感官中輕易消逝,不復記憶。

正因為記憶不再,偶有人生虛幻如夢之感,有時會懷疑某些過去從未發生或存在過,否則怎麼沒有絲毫記憶?

或是背負傷痕其實是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比受傷當時更痛,所以記憶選擇一段時間後自動從身體中消失?但那些屬於快樂的記憶呢?有些似乎也不是這麼清晰,但溫暖幸福的感覺卻可以縈繞在內心恆久不褪。

年長後愈加不喜歡看小說的原因,我並不確知也未曾詳究。但我並未因此而完全停止買小說類書籍,只是這些小說多半沒被讀完便束之高閣,偶爾翻起幾本讀,讀不下去也不勉強自己,似乎沒有幾本小說能讓自己從頭到尾完整讀完的。究竟是因為沒有耐心讀故事(無論長篇或短篇),或是對虛擬的故事沒興趣,還是得不到我的強烈共鳴,或可能這些原因都有。總之,我沒有耐心也不想花時間讀完某些故事,因為我對才開始的情節如何繼續發展,實在提不起興趣;而可悲的是,這些故事不管我花多少時間讀它,後來可能都被忘得一乾二淨。


「我想今後我再也見不到島本了。她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她已經從我眼前消失。她曾經在那裡,但現在消失了。那裡沒有所謂的中間的東西存在。中間性的東西不存在的地方,所謂中間這東西也就不存在。國境之南「可能」或許存在,但太陽之西「可能」卻不存在。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傍晚的曼哈頓,夕陽映照在兩側樹立著摩天高樓的街道上,從車裡看到眼前的街道忽然變得很窄小,視線中的遠處被兩方的高樓框架成一長方格,因為夕陽的光線照射,呈現一片白茫茫,感覺像似乎要通往至不可知的世界。

忽然,眼前出現《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的尖塔影像,我從旅程中老有不知身在何處中的幻象中醒覺,輕易喚出教堂的名字。原來剛剛穿越第五大道,正好看到教堂的一隅。這座古老哥德式建築的大教堂,高聳莊嚴地豎立在繁華的曼哈頓街道上,即使從天際線來看,感覺也竟是那麼地不真實。

表達不出腦中稍縱即逝、或是積累許久,但卻仍如一團碎石未成丘壑的意念。正如在街頭穿梭,從眼前一閃而過的即景一般,心中在當下曾掀起過一小波的漣漪,也許這小波漣漪不斷,輕輕曳動湖面,但終未成波濤而止於湖心,就此在腦海中定格,未曾再前進。我想說的是,存在就是這麼截然清楚的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人生有很多片段就像電影一幕場景一樣,你曾經看過,也可能經歷過,至於往後記不記得,或是否記得住細節,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再看到眼前這樣的世界,但我知道,我確曾來過。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清楚地看著眼前這幕令我不想移開視線的情景。


PS:
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看照片吧!只是晃晃曼哈頓街頭,也有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DSCN7814


DSCN7826


DSCN7829


DSCN7864


DSCN7865


DSCN78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