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趁著空閒,總會到台南府城一遊。照慣例,府城行走的路線都是古蹟和美食。這樣每年到台南遊玩一、兩趟也有三、四年了,除了第一年試探性的美食蒐羅,跟著朋友依著網路蒐集來的美食資訊四處品嚐外,接下來每次到台南,都已經有固定的美食路線圖。因為味覺的記憶告訴你,好吃的就這幾攤,胃納量有限也只能取捨。即使停留的時間稍長,不過味蕾選擇的優先順序,最終還是會指引你往固定的幾處好吃走去。

台南的美食地圖,少了金得春捲就不算完整。春捲這種東西有個好處就是清爽小巧,台南人常說「吃巧不吃飽」,所以下午來捲春捲,不會讓人有飽脹之感,到了晚上還是有大吃大喝的空間,對於選擇到台南品嚐美食的饕客而言,再適合也不過了。

金得春捲一捲30元;混合著砂糖和花生粉的餡料,外皮用平底鍋微微烘烤過,一口咬下便滋味豐富。

這次到台南適逢清明節假期,清明節前一天,金得春捲的店門口前已大排長龍,蜿蜒的人龍有差不多二十公尺長,一來這兒看到也嚇一跳。人都來了還是要買來吃,所以也加入排隊行列。聽前後排隊的當地人說,今天賣的是新鮮現包的春捲,明天清明節就只賣冷凍的,難怪這麼多人來排隊,而且幾乎都是大量採購,一開口就是十幾二十捲。我們只買兩捲也照樣排隊了一個小時,不過我也是從旁邊的阿桑說已經排快一個小時,才驚覺時間過得這麼快。大概我一直專心拍照,和觀察店家怎麼包春捲和有哪些材料的關係。買到春捲的時候,馬上就開始吃了起來,可能因為得來不易,吃起來怎麼特別好吃。

為了應付清明節前的採購人潮,金得春捲旁邊的店家人手,全都下海幫忙包春捲,像是旁邊賣滷排的店家門口,都搭起工作檯忙碌地包著一捲捲的春捲。除了金得春捲自家的攤位外,其餘還有兩、三個工作檯,每個工作檯都有三、四人在包春捲,連富盛號碗粿的老闆娘也跑來幫忙。即使如此大張旗鼓,排隊的人潮一直維持二十多公尺長,感覺仍然應接不暇。

金得春捲的餡料有十一種:高麗菜、蒜苗、蒜頭、芹菜、炒豆干、肉絲、花生、蛋、蝦仁、香菜和皇帝豆。(一說有十二種,我也搞不清有哪些,不過據我觀察大致是以上這些,第十二種可能就是糖吧?)包春捲的順序是將二圓一方的春捲皮平鋪好(如上圖照片),先抹上一點磨成很細很細的大蒜泥(雖然老闆說是蒜頭,可是我看那蒜泥有點青色,不曉得是不是只有大蒜?),接著依序把餡料:高麗菜、豆乾(很軟,據在網路上查得資料是店家自行買白豆干回去稍微炒過)、蛋皮、肉絲(有點肥,滷過很香但味道不是很重,這也是口感清爽的關鍵之一)、煎得很薄再切絲的蛋皮、蝦仁、皇帝豆;後兩項材料是最特別的,別處我沒吃過,一定要親自品嚐過,才能知道金得春捲的獨特風味。

以前在家我媽常用黃帝豆來炒肉絲,很好吃。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到台北很少看到黃帝豆。

我在另一家賣春捲的攤位,看到有人用布袋裝高麗菜放進脫水機脫水,金得春捲是不是如此處理不得而知,不過高麗菜的水份的確瀝得很乾,所以包進春捲裡不會濕濕的,一下就把外皮弄得濕軟而影響口感。

台南金得春捲嚐起來甜甜鹹鹹的,因為加了細沙糖的緣故(據說砂糖入鍋稍微翻炒過所以有香氣),而且台南人愛吃甜,所以吃起來有些甜。不過店家可以量身訂作,不加蒜或香菜,糖少一點都可以做,還會貼上小標籤註明識別。


老闆正在放的材料就是蝦仁,蝦仁後方的就是皇帝豆,左方那盤則是豆干,中間一大盤用竹簍裝的就是高麗菜。

金得春捲位於台南市民族路三段19號,民族路與國華街口的永樂市場,還有低溫宅配服務。另外兩家台南知名的美食--富盛號碗粿和石精究蚵仔煎就在隔壁,另一家也是常被人提及的阿松割包則在對面。不過每回來這裡,因為還有更重要的美食任務,所以大部分都是買了金得春捲就走(阿松割包我到現在沒嚐過)。這回不但吃了兩次金得春捲,離開前還又吃了富盛號碗粿和魚羹各一碗,心想著下回不知道何時來吃,所以不自覺就貪心了一點。


【延伸閱讀】
大廚師餐飲網:金得春捲


小平底鍋微煎黃的春捲,外皮咬起來有別處嚐不到的爽脆口感,搭配上清爽、有獨特風味的餡料,好吃不在話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