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斯坦堡這樣一個偉大、歷史悠久、孤獨悽涼的城市當中遊走,卻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岸之行令人興奮之處。強勁的海流推著由人向前進,令人精神煥發的海上空氣絲毫不見岸上城市的煙塵和喧囂,遊人開始覺得這兒終究是享受獨處、尋求自由之地。」--奧罕‧帕慕克:《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馬可孛羅,2001。


從伊斯坦堡的阿塔土克機場搭機前往安納托利亞時在飛機上拍的,
這是我第一眼見到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從空中看伊斯坦堡,可以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及歐亞陸塊,
橫跨歐洲陸塊的金角灣,以及貫穿其間的格拉塔大橋,
看到沒?還有海上的點點船影呢!(有拖曳尾巴的白點)


即使在舊日動盪的時代(土耳其於1980年代初期曾因兵變而實施戒嚴),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航行也總讓旅人們充滿了期待與想像。雖然海峽航行上岸後的街道垃圾與臭氣,曾讓旅行文學作家菲力普‧格雷茲布魯克 (Philip Glazebrook)感慨失望伊斯坦堡從此不再「艷色天下重」,但他對航行博斯普魯斯的記述,仍可讓人感受到博斯普魯斯的壯闊景象與魔幻魅力:

「行經博斯普魯斯的最後階段堪稱壯麗,經過了大理石建造的豪宅華夏和清真寺,富麗堂皇,還有身向水邊的台階,乍見加拉塔的滄桑古塔高聳出佩拉區的平台屋頂之 上,還有金角灣海面上川流不息的渡船,像前景般展現在眼前,後景高處是斯坦堡(附註的清真寺圓頂和宣禮塔,帶著一種魔幻之感,如夢似 幻。」(《奧圖曼大地巡禮》,p.199,馬可孛羅,2001)

如今,航行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已成為伊斯坦堡之旅最具浪漫情懷的行程之一。

【附  註】
19世紀、20世紀初時,西方人慣稱伊斯坦堡(Istanbul)為「斯坦堡」(Stamboul, Stambul),通常當時西方人稱君士坦丁堡時指的是整個伊斯坦堡這座大城市;而稱「斯坦堡」時,指的則是位於金角灣與博斯普魯斯之間的這塊半島區域(詳見:Names of Istanbul--wikipedia


【地圖說明】

伊斯坦堡 (Istanbul, map from Istanbul Travel Guide, Turkey)  

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城市──伊斯坦堡 (Istanbul)

伊斯坦堡是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城市,位居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黑海進出,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西元1453年,奧圖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佔前,被稱為拜占庭 (Byzantium)、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為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首都,後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伊斯坦堡曾為古代羅馬帝國的首都,稱為拜占庭,後分裂為東羅馬後改稱為君士坦丁堡。今日習慣將歐洲陸地的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區域稱為舊城區,此區有相當多的知名古蹟,如哥德之柱(據說為獻給君士坦丁大帝的禮物)、拜占庭大皇宮遺址、藍色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等。

【地圖說明】

伊斯坦堡--位於歐陸塊的金角灣
(Map from Istanbul Travel Guide, Turkey)

灑滿一片金黃的港灣──金角灣 (Haliç, Golden Horn)

土耳其名為Haliç,發音為「哈利奇」,即為海灣的意思。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邊出口的西岸、艾米諾努(Eminönü)碼頭旁,橫越伊斯坦堡的歐洲部分。金角灣的形狀像一個號角,落日餘暉時整片海面被渲染成一片金黃,”Golden Horn” 之英文名稱可能由此而來。

【附  註】
Eminönü,一般可見的翻譯為「艾米諾努」、「艾米那奴」,但土耳其語的發音比較接近「艾米虐 (捏) 女」,聽起有些不雅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遠眺金角灣 (Haliç) 北岸的格拉塔高塔(Galata Kulesi)
格拉塔高塔這座圓錐型的建築相當顯眼,登上高塔有餐廳與瞭望台,可鳥瞰整個金角灣,與到處聳立的清真寺尖塔。


這是我們搭乘的小汽船,由一對父子經營,兒子在碼頭處招攬客人,父親則駕船在岸邊等待。我們在碼頭上晃晃,和年輕帥哥看對眼就上「船」了。

我喜歡觀察不同地方人的輪廓,人類學或民族學上所謂的「體質特徵」。這對父子的五官輪廓看來與一些土耳其人又不大相同,鼻子尤其明顯。有趣的是,當我們在土耳其的亞洲內陸區旅行時,當地的居民在輪廓特徵上似乎較接近中東人,但又不大相同。


海峽航行結束後,船還因為海浪過大而無法靠岸,我們在船上一站立起來就因 船身搖晃嚴重而形成歪七扭八的姿勢。年輕帥哥在船終於較靠近岸邊時,身手矯健地一躍上岸,接著將岸邊的粗麻繩拋過來到船上,再慢慢將船拉近岸,終於才能上岸。


渡船上岸處
這棟建築物還滿漂亮的,但明顯是新建的,沒人解說也沒問,所以不知道這棟是什麼。


渡船上的土耳其避邪眼裝飾,心型的外型加上周圍的鏤刻非常典雅美麗。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渡船
這些碼頭旁的渡船體積較大,我們自己看對眼而搭上的小渡船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艾米諾努(Eminönü)碼頭的渡輪
背後是葉尼清真寺 (Yeni Camii),位於金角灣格拉塔橋的南側,前有大型廣場,兩側角落各有一座叫拜塔,是非常顯眼的地標。清真寺前的廣場上擠滿小販和鴿群,我們在這裡買了幾包炒栗子吃。


【說明】
請參照本文所附地圖

伊斯坦堡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分成歐亞兩塊,西邊的歐洲陸塊又隔了金角灣(Hailç, Golden Horn),南、北各為舊城區、新城區。著名的觀光景點如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聖索菲亞大教堂(Ayasofya)、托普卡普宮殿(Topkapi)等都在舊城區內。

橫跨歐亞兩岸的橋是博斯普魯斯大橋(較靠近金角灣),再北邊一點、較靠近黑海的就是征服者梅荷美特大橋(Fatih Mehmet Köprüsü),這座橋比較新。是後來才蓋的。

若在歐洲陸塊,橫跨金角灣的就是格拉塔大橋(Galata Koprusu)。

博斯普魯斯沿岸有不少高塔,早期主要作為軍事防禦偵探之用。較著名的就是格拉塔高塔(靠近金角灣),因為外型頗大又成圓錐形,是很顯眼的地標,從海岸上也可以一眼望見。

另外,航跨歐亞的征服者梅荷美特大橋兩岸附近也各有一座堡壘,在歐陸的叫做魯梅利堡壘(Rumeli Hisari,和歐陸陸塊的名稱一樣),亞洲的則叫做安納多魯堡壘(Anadolu Hisari,和亞洲陸塊的名稱也一樣)。

藍色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都離海邊不遠,在伊斯坦堡旅行時,我住的旅館頂樓就能遠眺海岸及藍色清真寺。靠近海岸沿岸還有古城牆遺跡,從機場進入市區內時會經過,這是我對伊斯坦堡的第一印象。

【延伸閱讀】踏上土耳其,未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smile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